冬季来临,南方城市取暖新消息
作者:日期:2019年11月12日返回列表
“北方人过冬靠暖气,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”“你在北方的暖气里四季如春,我在南方的晴空下冻成冰棍”……随着百姓生活需求的提高,近年来,每到寒冬,南方供暖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。
当前,北方一些城市陆续开始集中供暖,调查发现,在部分南方城市,冬天“取暖靠抖”的情况已发生明显变化。近年来,武汉、合肥、长沙等城市的部分城区,在冬季已开始进行集中供暖,有的城市则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。部分南方城市开始集中供暖,新建城区是重点。
20世纪50年代,中国以北纬33度附近的“秦岭—淮河”为界,划分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,分界线北边的城市由政府统一建设集中供暖系统。调查发现,近年来,在武汉、合肥、长沙等“供暖线”以南部分地区,也开始陆续出现集中供暖。
目前,南方集中供暖地区主要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。由于老城区铺设供热管道难度大、成本高,集中供暖以新建城区居多。据介绍,安徽只有合肥真正做到了较大范围的集中供暖,另外6个集中供暖的地市是通过利用电厂余热对个别小区进行供暖,覆盖规模较小。现阶段,南方地区的集中供暖规划大多停留在市级层面,少有省级政府作出集中供暖规划。
专家建议南方供暖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解决
一些城市城建部门负责人认为,南方每年的供暖周期短,集中供暖设施利用率低,北方统一集中供暖模式不适合南方。在合肥两个暖气管道进入已有10年左右的小区,仍有大约30%的业主没有开通暖气。在部分不开通供暖的业主中,有的居民认为,家里空调可以随时开关,费用比集中供暖更低;有的则认为所在小区较小,集中供暖公共分摊费用过多、不合理。另外,还有一些业主长期不入住,没有开通供暖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认为,南方室内外温差比北方小,不同住户之间供暖需求差异大。如果统一集中供暖,有些房间可能会过热,让人感觉不舒服。这是北方供暖宜集中、南方宜分散的主要技术原因。
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南方采暖不宜简单照搬北方集中供暖模式,应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解决。例如,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小区内,适合集中统一供暖。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,可以采取分布式能源集中供暖。一般而言,热源厂供热半径超过15公里后,供热的经济效益和效果都会下降。居住比较分散或者没有集中供暖管道的小区,比较适合使用碳纤维电供暖设备或者燃气壁挂炉等采暖设备。
“南方供暖的技术路线众多,关键在于提高能效和减少一次能源消耗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,北方的集中供暖由于管道距离长、修建年代远等原因,管道经常跑冒滴漏,且供暖以烧煤为主,导致出现供暖效率低、环境污染大、政府补贴多等一系列问题。南方集中供暖应避免重走北方的老路,充分利用清洁能源,提高供暖效率。